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的得与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的得与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对成长有什么好处?
三者之间的同心同向对于孩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三者之间,家庭是第一重要的。我们常说孩子是看着父母背影长大的,孩子的是与父母共同成长的。在现实中,家庭教育出现了弱化或者说是缺位的现象,尤其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位尤为严重,甚至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时常见诸报端的新闻报道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逐步解决。还有就是家长缺少做父母的经验,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可见,对父母提供公益的广泛的家长教育支持也十分必要,天底下唯一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的,恐怕就只有家长这个岗位了,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更方便担当起开办家长教育培训的责任。另外,有一种舆论过分夸大了学校教育的功能,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而言,起作用更大的一定是家庭教育,绝不是学校和社会教育。这一点也应该引起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绝不能过分夸大,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有家庭甚至用学校教育直接取代家庭教育,这是不应该的,也是行不通的,我们很有必要进行重新评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功能和定位,相互协调,融合,把孩子教育问题的责任共同承担起来!
85%以上的家庭矛盾与孩子学习有关,我们该如何化解?
要想解决,因孩子教育产生的家庭矛盾不容易。有时需要学习,有时需要忍耐,有时需要等待。
一、隔代教育观念差上的矛盾
一为数学组的同事说,“我负责教孩子理科,我对象负责叫孩子文科。我们都分分工好了。”我说你们真幸福。这同事说,“也不是,我也会生婆婆的气,经常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现在还追着孩子喂饭。我都跟她说过好多次了,她总是说,孩子不吃,她能怎么办!”原来平时他们夫妻上班忙,都是婆婆接送在家里带孩子。吵吵闹闹的,痛(矛盾)并快乐(有人帮带孩子)着。
二、平辈之间管理差异上的矛盾
1、美食
对象比较擅长美食,喜欢尝鲜,所以经常买一些没有吃过的食物,泰国的榴莲,芒果,有时韩国的零食,日本的海鲜,又是哪国的牛肉。经常买食物给孩子吃。我则坚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当时,当令的食物。为此我们夫妻俩经常吵架。再加上孩子会吃一些膨化食品,有色饮料、奶茶,可能会损伤孩子的肠胃,甚至大脑。没有办法后来大家都妥协了,定期少量的买。
2、学习及日常
孩子教育,对象更喜欢用威胁的方式,来管教,如,“你在不吃饭,我就打你了”,“你在不快点,我就不带你去了”并且她更希望我(作为父亲)出面打孩子,她急了也扭掐孩子。我则喜欢“阳光教育”,经常和孩子扭打在一起,被对象看到家具,沙发,玩具弄得乱七八糟,对象就抓狂。夫妻矛盾在所难免。后来我们商量,如何管孩子?就说每个人看一本管教孩子的书,谁看完谁不管理,只负责指导如何管理,我通常是管理的一方(实际我想让她多学些)。我们学习了很多,像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正面管教,曾仕强,李玫瑾,樊登等等。知道只有学习才会解决养育孩子唯一是出路。
三、与孩子的矛盾
有的父母比较强势,青春期的孩子或正面对抗,或或消极忍让。不说话,闭门不出,到学校住校,甚至离家出走,更极端的以生命相要挟。弱势的父母,溺爱孩子,养成了啃老,没主见,社会退缩型孩子等等。同样父母作为主导的一方,需要别人的帮忙——读书学习。
家里夫妻俩有商有量,互相配合最好,真有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不能让老一辈人改变就改变自己。还有不要忘了学习。
谢谢邀请
生活中,家庭的矛盾、冲突大多数都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倒不是孩子的问题本身有多严重,而是参与解决问题的人,因为不同的认知,不同的处理方式、方法,不同的价值观加剧了问题本身,于是一个问题没解决,又产生了新的家庭问题。这个生活中的“大怪圈”,使很多家庭矛盾重重,甚至分崩离析。
比如:孩子生病时,可能会引发夫妻双方的争论、埋怨,因追究责任而吵架、不愉快;
孩子学习不好时,也可能会引发夫妻双方关于谁对家庭的付出、贡献多少的大探讨,从而忽略了问题本身;
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时,还可能引发对对方父母无条件溺爱的大辩论……
总之,孩子的一个小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指数。
所以当家庭出现类似问题时,建议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直面问题。
客观、冷静,控制好情绪,不回避、不转移、不扩大、不泛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确定主角。
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谁也不能抢“角色”、抢镜头,否则会乱套;“老”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一大堆。家长辅助提供支持。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第三,鼓励肯定。
及时鼓励、肯定孩子,让孩子更有自信,主动解决问题。
在一口锅里吃饭,发生磕磕碰碰的事实属正常,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家庭矛盾处理不好,最后最大的受害者不是矛盾的当事人,反而是孩子,所以,作为家长,为了孩子,我们也当冷静的处理遇到各种的问题,且不可火上浇油,把家庭内部矛盾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真遇到了问题,那该怎么办呢?
1.大事化小冷处理。
家里的事多数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正的大事可能不会有多少,但如果真遇到绕不过去的大事,我们也要试着设法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不要再去把事情搞得复杂化、尖锐化,那样的话,可能对谁都没好处,尤其对孩子,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成绩,甚至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
2.急事灭火慢处理。
在家里如果遇到突发的事情,首先,作为家长不要不问清红皂白的就发火,即使心里有火也要试着把火压下去,先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设法去解决,所有的发火都无助于事情的解决。等事情过去了,回头想想,你可能会发现,有些事确实没必要发火。
3.遇事反省巧处理。还有些事一旦发生,我们应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怪对方,比方说,家里进了贼,难道不是双方都有责任吗?如果只是一味的看到对方的不是,那能不闹矛盾吗?,相反,如果都能自我反省,这么还会产生矛盾呢?
4.小事忍让不处理。如果事情不大,只是对方说了不该说的话或者只是犯了无关痛痒的小错,等等,我们也可以适当大度一点,只当没听见没看见,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有些事看似自己吃了点亏,但相比较掀起家庭矛盾的滔天巨浪,我们不觉得吃点亏也值得吗?
遇到矛盾不怕,只要我们善于处理矛盾,能很好的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我觉得这就是聪明的父母正在做的事。
与孩子学习有关的矛盾无非是大人之间的矛盾和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大人之间的矛盾可能与教育理念不同有关。对孩子的学习,可能存在一个喜欢严管,另一个则宁愿放松;或者一个希望孩子报这种补习班,另一个则希望孩子报那一种补习班。像这种情况出现的矛盾,大人之间要多沟通,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多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在此基础上,大人之间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达成共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利于孩子的学习。如果大人各执己见的话,不仅大人之间的矛盾会激化,也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安全感,进而无心学习。
至于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可能存在孩子想玩,大人看不过眼;或者是孩子成绩不理想,大人便冷嘲热讽、恶语伤人,甚至棍棒相向。至于前者,只要孩子能分清主次,适当地玩不应过于严苛。劳逸结合才能使学习更有效率。对于后者,大人不要过于看重分数,只要孩子的学习方法得当,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学习,一次两次的分数不理想根本说明不了问题。重要的是孩子乐于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在快乐。
有一句话说的是“孩子的教育本质上是父母的自我成长”。
想一想,其实“如何面对孩子学习”与“如何面对工作困难”是一样的人生课题。只不过,孩子这个对象比较特殊,家长对孩子有天然的掌控权在,孩子本来也就弱小,所以想对孩子发脾气就发脾气。
如果说“如何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难度比喻成一道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家长把这个问题升级为家庭矛盾 ,只能说明这个家长的能力,目前可能还是幼儿园程度,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自然无解,不仅无解,而且会觉得是个天大的事情 。
相反,如果一个家长的能力是大学水平,那么这道三年级的题,简直是小儿科,根本不算问题。
所以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归根到底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家长的能力太低,需要去学习成长自己。唯一解决之道,也是学习成长 。
学习什么?成长什么?
首先更新自己的教育认知,对教育的看法,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格局,但这只是最基本的,因为即使你懂了这些道理,你会发现你可能依然是“知道做不到”。
其次是反省自己的生命状态,看你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你生活的如何,你的情绪基调是什么,你对未来是恐慌的还是充满信心的,这些生命状态直接决定了你面对生活中任何问题(包括孩子学习)的反应模式。一个总是焦虑的父母,孩子一点问题可能 都会被无限扩大,然后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焦虑。而一个乐观平和内心强大的父母,面对孩子学习问题,永远知道问题在哪里,该如何帮助。
再次,观察自己与人的互动模式,包括孩子。这涉及到比较深的心理 学,但这却造就了孩子的“原生家庭”,孩子的学习很多时候 其实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更多是因为和父母互动出了问题,而对丧失学习兴趣,对自己丧失信心,或与父母对抗,而不愿意学习。
最后,是提升自己各种能力,比如情绪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看清问题本质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才能智慧的帮助孩子。当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知道如何激励孩子,就像《银河补习班》里的爸爸,而不是只会对着孩子发泄情绪,贬损孩子,或者责怪家人。
表面上看似乎家庭矛盾更多时候跟孩子学习有关,但本质上还是家庭成员特别是夫妻之间的“三观”不同,对于孩子的期望值、孩子的属性(大多数家庭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宠物,无视孩子最终属于社会成员之特性)存在偏差。而随着婚姻在日趋平淡中彻底消磨掉了爱情,仅剩下一丝搭帮过日子的生活模式,两个人的个性再此以未婚青年般较强硬的形式显现。而同时虽然都认为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然而只是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是正确的,于是各持己见互不妥协,矛盾于日俱增,这样的矛盾日积月累最终是要“崩盘的”。于是高考结束后,民政局门口就忙碌起来了。
常用“激将法”、“说反话”教育孩子会怎样?
谢谢悟空邀请,不胜荣幸。
“激将法”,“说反话”教育孩子的效果到底会怎样呢?这两种教育方法,不失为好的教育方法,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对象,分清时间,分清场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说反话”这一教育方式,在运用过程中要更加慎之又慎,否则会适得其反。古人说,因材施教。在这里我想谈谈个人的理解。
“激将法”,就是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以“刺激”的方式,激起不服输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得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常言,搬兵不如激将。激将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使用时要看清楚对象、环境及条件,万不可以偏概全。同时,运用时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要掌握好分寸,要把控好火候,要把控好用度,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行动过缓。过急,欲速则不达;过缓,孩子会无动于衷;过度,则适得其反,会难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难以激起孩子的自信心,难以激起孩子的求胜欲,也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也很难凸显教育的效果。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也无非是这个道理。
“说反话”是父母从小受到的教育方式,大人所发表的言论与事实相反,叫说反话。孩子哭闹不讲理的时候,父母会说狼来了,警察叔叔来了等;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父母总是把孩子要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孩子做事不果敢的时候,父母总是说我知道你不行。这种方法是最不明智的,是极不可取的,也是最为原始最为传统的。在适当时候说反话,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是非观念、判断标准、正反取舍。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交流时,最好是正面引导、当面交流、坦诚相待、平等对话。因为,在孩子的眼里,尊重更重要。
人这一生中要经历三所学校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备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净化孩子心灵的清洁剂;良好的家风家训是规范孩子行为的孵化器;家庭教育的得与失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关乎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建议家长,要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要学习做好家长,表现出一个合格家长的样子,展示成功家长的担当,让孩子诞生于爱中,成长于爱中,淘气于爱中, 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正干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教育孩子,要精耕细作,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教育孩子是细活,急不得,要静待花开!生命永恒!教育永恒!
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除。)
我是若水:专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等,专注悟空问答。欢迎关注!
2019年8月6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的得与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的得与失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