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家家庭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家家庭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有效帮助、引导孩子学习和生活呢?
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有句俗语说得好,“喊破嗓子不让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来得深刻,记得扎实,令孩子佩服。
不光教育孩子如此,教育学生,与同事朋友相处,也都是此理。
这是一个很大的可以讨论的话题。当然需要更具体些。这也让父母厘清下自己亲子教育的方向和目的是什么?
其实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首先,父母有没有成为孩子的榜样,因为身教重于言传,家长活出自己更重要。
其次,用引导这个词,就已经觉得孩子的这个行为不好,我要去(帮助他)改变他的这个行为。如果是这种心态,已经和孩子不对等了,就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去理解并找到对症下药的处理方式。
透过自己的生命去影响他的生命,更重要有效,当然也更难,因为人生不是一个问题,今天你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下个年龄段新的问题来了。
我们可以做的是协助他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需要智慧,更需要坚持。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和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同的孩子年龄发展的特点有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1)在一岁前的孩子,父母要无条件的接纳,尽量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养育的重点是喂养,无条件的给予孩子满满的爱。
(2)两到三岁的孩子,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同时要建立规矩。适当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3)三到六岁的孩子,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日常常规。
(4) 小学阶段的孩子,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5)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要再唠叨孩子,充分的给予孩子空间,朋友一样跟孩子讨论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作用,家长的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关键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后面就是享受良好的习惯带来的效果。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关键就是两个字“习惯”。
习惯又分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1.家长重点是在生活习惯上要加以引导,在家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衣贵洁,不贵华”“置冠服,有定位。”……因为好的生活习惯会迁移到学习习惯中,对学习习惯也是一个促进。
2.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要培养孩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受得到知识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和自信,以及尊严感,让孩子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作业不但要写,而且要认真完成,把作业当做自己的艺术品,精心雕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样的学生,孩子的成绩一定不会差。
3.思维习惯,就是家庭生活当中,父母亲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处事方式会时时刻刻,润物细无声的去影响和固化孩子的思维模式,您是积极的思维模式,孩子就是积极的,您是消极的,孩子的思维就是消极的。
当然,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心灵成长 状态,特别是孩子的思想品质更为重要。一个优秀的家长,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灯塔,照亮着孩子前进的道路,孩子就是灯塔的守望者,希望每个家长都是孩子心目中最亮的灯塔,永远照耀着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发安全的港湾。
关于教育孩子如何生活和学习的问题,父母和家庭都是第一位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引导。
一、父母给予足够的的爱
孩子从出生到成长,一定少不了父母无条件的爱和陪伴的。而这个前提,就是父母之间的感情生活要幸福,自己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爱,才能给孩子爱的教育。所以,夫妻关系第一位,然后才是亲子关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这是父母的首要任务。
二、关于生活
孩子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条件,他们才能够成长。但是,照顾好孩子不等于包办一切,不是要让孩子成为“妈宝”。可以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引导孩子学习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学会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三、关于学习
我一直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多挖掘学习中的乐趣,把学习变成如同游戏一般有成就感,孩子自然就会喜欢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孩子接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没有关系,在孩子未来发展好坏全是学校的责任,因此择校成了家长乐而不觉倦的选择,花钱巨额在所不惜,其实这种认识极不全面,在人格塑造,意志,品质等方面家庭成员的每一个行为,举止无不影响孩子,父母是一面镜子,父母的所作所为会在孩子心中形成烙印,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优秀的品格会延续影响到孩子身上,善良,真诚,勇敢,刻苦,勤劳,坚韧,奋进,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深深烙印在孩子心中,将来走向社会学校无论优劣他(她)都会坚韧不拔,勇敢面对,以超强的学习能力,冷静的思考战胜困难成为优秀的人,相反那些懒惰,自私,任性,贪图享乐,碌碌无为的父母他们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把孩子教管成“小皇帝”,什么也不让做,必然什么也不会做,孩子的心灵,纯洁善良就像一滩清泉,可塑性极强,你造就他(她)怎样,他就怎样,你造就他(她)是个“废人”他(她)就是“废人”,这样你给他再好的教育也难有作为。
什么是“保姆式教育”?家长如何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误区?
是什么?
保姆式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包办一切而使得孩子缺乏自主动手能力,对事物或某件事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
形成原因
一方面是大环境使然,如今的物质生活愈加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包容已然是一个大的环境下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是与父母的亲身经历有关,经历过的不好的事情想着让孩子不再经历,经历过得美好的事情想着让孩子能够享受。
怎么看
这个需要理性看待,他人怎么样很难得改变,这种情况下还是需要从自己做起,做好自己就行了,不必要去在乎他人是否被惯坏了,当然也可以通过自己去影响他人。
我认为保姆式教育就是对孩子过度保护导致其能力弱化的一种教育。如何做才能让家长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误区?我有三点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一、培而不养。意思是培训孩子的良好习惯,胜于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如果说对孩子娇生惯养是授孩子以鱼,那么培训孩子的良好习惯则是授孩子以渔。鱼可以享用于一时,而渔则可以享受一辈子。在这方面我是有经验教训的。在经验方面,我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按照“目标、计划、定时、效率、成就感”的培养模式,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着力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一直到孩子上大学读研究生,我没有为孩子的学习操过心,这得益于早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教训方面,则是对孩子的社交习惯培养不够,致使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社交情商不够高。
二、保而不包。意思是可以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但不可以大包大揽。书可以给孩子购买,但书必须要自己读懂;衣服可以添置,但洗衣服必须自己来。作为一种原则,即使高考期间,家长也不应该对孩子有求必应,大包大揽。
三、放而不弃。意思是家长应该像放风筝一样让孩子放飞梦想,但始终有一根线牵在手里,不能让孩子信马由缰。越放养的孩子越成器,这是因为孩子面临陌生的环境,能力心态全面考验,技能经验全面提升。所以,家长不要怕孩子吃苦,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是为人父母的职责,是家长走出保姆式教育误区的重要内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家家庭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家家庭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