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有效帮助、引导孩子学习和生活呢?
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有句俗语说得好,“喊破嗓子不让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来得深刻,记得扎实,令孩子佩服。
不光教育孩子如此,教育学生,与同事朋友相处,也都是此理。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和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同的孩子年龄发展的特点有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1)在一岁前的孩子,父母要无条件的接纳,尽量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养育的重点是喂养,无条件的给予孩子满满的爱。
(2)两到三岁的孩子,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同时要建立规矩。适当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3)三到六岁的孩子,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日常常规。
(4) 小学阶段的孩子,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5)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要再唠叨孩子,充分的给予孩子空间,朋友一样跟孩子讨论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作用,家长的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关键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后面就是享受良好的习惯带来的效果。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关键就是两个字“习惯”。
习惯又分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1.家长重点是在生活习惯上要加以引导,在家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衣贵洁,不贵华”“置冠服,有定位。”……因为好的生活习惯会迁移到学习习惯中,对学习习惯也是一个促进。
2.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要培养孩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受得到知识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和自信,以及尊严感,让孩子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作业不但要写,而且要认真完成,把作业当做自己的艺术品,精心雕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样的学生,孩子的成绩一定不会差。
3.思维习惯,就是家庭生活当中,父母亲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处事方式会时时刻刻,润物细无声的去影响和固化孩子的思维模式,您是积极的思维模式,孩子就是积极的,您是消极的,孩子的思维就是消极的。
当然,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心灵成长 状态,特别是孩子的思想品质更为重要。一个优秀的家长,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灯塔,照亮着孩子前进的道路,孩子就是灯塔的守望者,希望每个家长都是孩子心目中最亮的灯塔,永远照耀着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发安全的港湾。
关于教育孩子如何生活和学习的问题,父母和家庭都是第一位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引导。
一、父母给予足够的的爱
孩子从出生到成长,一定少不了父母无条件的爱和陪伴的。而这个前提,就是父母之间的感情生活要幸福,自己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爱,才能给孩子爱的教育。所以,夫妻关系第一位,然后才是亲子关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这是父母的首要任务。
二、关于生活
孩子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条件,他们才能够成长。但是,照顾好孩子不等于包办一切,不是要让孩子成为“妈宝”。可以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引导孩子学习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学会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三、关于学习
我一直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多挖掘学习中的乐趣,把学习变成如同游戏一般有成就感,孩子自然就会喜欢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孩子接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没有关系,在孩子未来发展好坏全是学校的责任,因此择校成了家长乐而不觉倦的选择,花钱巨额在所不惜,其实这种认识极不全面,在人格塑造,意志,品质等方面家庭成员的每一个行为,举止无不影响孩子,父母是一面镜子,父母的所作所为会在孩子心中形成烙印,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优秀的品格会延续影响到孩子身上,善良,真诚,勇敢,刻苦,勤劳,坚韧,奋进,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深深烙印在孩子心中,将来走向社会学校无论优劣他(她)都会坚韧不拔,勇敢面对,以超强的学习能力,冷静的思考战胜困难成为优秀的人,相反那些懒惰,自私,任性,贪图享乐,碌碌无为的父母他们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把孩子教管成“小皇帝”,什么也不让做,必然什么也不会做,孩子的心灵,纯洁善良就像一滩清泉,可塑性极强,你造就他(她)怎样,他就怎样,你造就他(她)是个“废人”他(她)就是“废人”,这样你给他再好的教育也难有作为。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首先要了解的是,自己在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角色和定位。这是关键。
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对自己在孩子学习和生活中能发挥的作用不清楚,也很容易错位,进而用错力气。比如,陪写作业。陪写作业,恰恰不该是家长着重用力的方面。陪写作业搞不好就成了既伤自己又伤孩子的双输战争。家长气的不行,孩子烦的不行。我是不赞同家长陪写作业的。没人喜欢在别人的“监看”下做事情。作业要家长陪,潜在的逻辑就是不相信孩子,觉得靠孩子自己不行。可是,作业的主体是孩子,这会挫伤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作业是给父母写的,因为父母比我还着急呀。
要实现岁月静好,是家长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作用那就是:习惯养成和氛围营造。
- 习惯的养成,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一是对孩子在习惯上有明确的要求,并在养成习惯的前期多下功夫去坚持。而对于具体孩子事情完成的如何,在习惯未养成之前,可以先不用太过着力。待建立了好的习惯,再去关注结果。这是家长普遍容易出现的误区,很容易被具体事情的结果牵着鼻子走,比如一次作业的对错,结果忽视了孩子的习惯。
2. 氛围营造,其实就是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无声,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产生较强的心理暗示。比如,给孩子一个固定、安静又敞亮简洁的学习区域。把家里的电视,别放在客厅的重要位置,而是放在老人的卧室。在客厅中,打造一个读书角。在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段,大人也读书或工作,营造一个集体学习的氛围。人会根据环境给的信号,形成一种反射反应,自然的展现出自己的不同侧面。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当年毛主席主动到闹市区去读书,是为了磨练意志力。而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意志力,是没有那么坚强的。所以,营造环境,就是给孩子设置一个安全区,帮助他屏蔽干扰,增加外部的正向影响。
家长的努力,应多用于关键之处。生活和学习的主体是孩子,家长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影响者的角色,切不可越俎代庖。一旦错位或越位,家长和孩子双方都受伤。习惯养成和氛围营造,恰恰是家长作为帮助者和支持者,最能发挥威力的方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