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叫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什么叫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法院在审理案件的基本准则。
法律依据,这个自然是对应相应的法律规定。我们有各种实体法和程序法,来调整和解决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这个在所有的法院判决中,都会说明依据判决的法律条文,并且在判决书后面会附上相应的条文。
事实依据,其实就是这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事实是怎么样的?这里就有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问题。法院或法官基本只能通过证据和经验法则来认定。法院通过当事人双方举证认定的事实难免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出入。这也是不少当事人感到纳闷,为什么事实是这样的,还会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这也是常说的一句话。事实这方面,只能尽可能收集并提供证据。
法院审理案件,首先是事实依据!查明本案的法律事实!法律事实由当事人的陈述、证人证言、相关物证、录音录像、法医鉴定、勘验报告等构成!在庭审过程中,由当事人举证、被告质证!通过双方辩论后,由法庭确认的事实!这就是所谓的法律事实!
然后是适应法律条文!这就是所谓的法律依据!民事诉讼适应《民法》或《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刑事诉讼适应《刑法》,行政诉讼适应《行政诉讼法》。有些亦可适应相关的法规或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但它们之间有母法与子法的区别!母法大于子法!法律大于法规!《乡规民约》次之。
除此以外,还有很重要的法律程序问题!程序正义亦是案件处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诉讼程序、法律事实、法律依据是诉讼三大要素!亦是诉讼的灵魂所在!
你说的问题是司法领域的经常用到的两个名词。
一是事实依据。通俗讲就是案件现场的一切与案件有关的所有东西。通常说以事实为根据,就是指司法机关审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为根据,而不能以主观臆想为依据。这些被采纳和使用的所有事实可以称为事实依据。
二是法律依据。判断案件所依据的所有法律规定、条文等。我们经常听到的,以法律为准绳,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里所说的法律依据,就是判断案件所依据的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以上是我的回答,不知道对你有是否有帮助。
事实依据就是证据,能过证明客观事实存在的物就是证据。
法律依据就是法律规定(法律条文)。
比如:A杀了人。警察在杀人现场找到了一把刀、现场有监控录录到了A行凶的过程、现场有被害人尸体,A陈述因感情纠纷一时激动杀了被害人,这些就是证明A杀这个事实的事实依据。
而《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于是法官就根据这一条判处A死刑,这就是判刑的法律依据。
简单一点说,事实根据就是要尊重事实,说话做事必须有事实作为根据,不要臆想就说就做,也不要人云亦云!如果和法律有关的事实,就特别要注意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要尽可能是客观事实,但它是有证据证明的事实,有时候法律事实未必就是客观事实,我们也不能要求法律实必须是客观事实,偶尔出现连事情亲历者都搞不清楚客观事实,硬是要求事情之外的人必须拿出客观事实,这种要求就是不讲道理了!所以,如果打官司,不管是什么官司,有可能面临“有理讲不清”的局面,因为你没有证据证明你所坚持的事实存在,这才是正常的!而不是法律的问题或者法官的问题。法律依据就比较好理解了,主要是指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作出某个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而且只能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否则就是违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